市域治理-融合通信中台解决方案
——南京创科信息科技有限新利体育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新经济新产业快速发展并向城市集聚,与之相伴而生的现象是城市人口规模的迅速增加。这意味着人们的生产方式、职业结构、消费行为、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城市由此也就容易成为各类矛盾风险的产生地、聚集地。市域社会治理能不能取得良好成效,关键在于共治共建共享,难点在于资源力量整合。因此,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要用好系统思维,这直接决定着地方治理,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由“碎片化”治理向“系统化”治理转变。
1、建设目标
2020年全国开始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的建设,经过两年多的试点建设,多数试点城市基本实现跨部门业务数据层面的整合工作,打破了数据的壁垒,但在跨部门通信调度层面的壁垒依然存在,造成跨部门联合执法的效率难以达到预期,通信层面的整合难度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n公安、信访、民政、应急、消防、三防、城管等部门已经建设了各自独立使用的视频监控、视频会议、执法记录、应急装备、通信调度等多种系统,各系统厂家不同、架构各异、网络环境多样,在不改变既有系统使用习惯的前提下,采用传统的融合通信技术进行融合难度较大;
n公检法司、城市管理等用户普遍存才内外网之间通过网闸穿透的现状,数据这些非实时业务穿透网闸比较容易,但是对于实时音视频通信业务,传统的融合通信系统实现全媒体(通信录、状态、音视频通信、集群对讲、即时消息等)的网闸穿透难度较大;
n市域治理通常采用省-市-县三级平台部署的模式,因此需要三级平台之间具备全媒体级联的能力,包括跨平台的通信录同步、状态同步、音视频通信、集群对讲、即时消息等业务;传统的融合通信系统难以满足全媒体的跨平台级联的能力;
n在处置重大突发事件时,需要协调的部门、人员比较多,对系统的并发性能要求比较高,基于一套平台承载压力和风险较大,因此需要融合通信中台的核心业务模块具备负载均衡的能力,而传统架构的融合通信系统难以满足。
基于以上原因,南京创科选用新的架构来构建融合通信中台,基于市域治理指挥中心的“看得到、叫得应、连得上、能会商、能发布、智能化”的综合调度的应用需求,解决异构系统利旧接入,全媒体网闸穿透、平台多级级联、核心业务负载均衡等几个核心技术难点,确保跨区域、跨部门、跨网络的信息共享和协调指挥问题及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通信保障和决策支持问题。实现各级部门之间的网络化应急指挥协同作。
2、典型应用场景
2.1、多种既有执法手段融合汇聚
融合通信中台可实现和应急管理指挥中心、交通运输指挥中心、市场监管指挥中心、生态环境指挥中心、城市管理指挥中心、消防、园区等各部门的视频会议系统、移动执法办案平台、雪亮工程监控平台、执法无人机的统一接入。
通过这些系统的整合,市域治理指挥中心可以根据需要调度任何一个或多个物联感知设备和执法人员,实时掌握现场情况、及时发布工作指令,真正实现多点多维的可视化联动指挥。
2.2、执法人员/队伍实时监管
当前,综合执法的工作逐步从被动转为主动,通过完善的预警机制和应急指挥系统,达到最大程度降低交通事故的影响。而当在执行重大保障任务的时候,相关工作人员就需要移动式的现场执法,通过执法记录仪将执法现场画面实时传送到市域治理指挥中心。
指挥中心可在地图上跟踪各执法人员、执法队伍的实时位置、人员/队伍信息、在岗情况、历史运行轨迹、人员/队伍分布情况等。
当市域治理指挥中心收到报警信息时,值班员通过融合通信调度系统在地图上扫描周边附近的执法队伍/人员,一键通知到周边执法人员,快速赶往事件现场进行现场信息采集。
执法人员到达现场后,在执法的同时,通过执法单兵设备/执法记录仪/智能手机等终端将执法现场视频实时传至市域治理指挥中心融合通信调度系统,辅助市域治理指挥中心指挥员远程决策指挥。
2.2、应急资源在线检索调看
融合通信中台可实现市域治理相关的应急物资点位、雪亮工程监控点位、执法装备、执法车辆、重点部门/企业/机构等信息统一录入、标注和分类呈现。
在处置突发事件时,指挥中心可基于地图任意调看事件周边的风险点位信息、应急物资信息、现场监控信息、执法人员/队伍/车辆的分布情况等。
2.3、无人机高空巡航执法
无人机在城市执法场景的深度应用,丰富了管理方式,可推动城市执法管理工作从传统的地(水)面管理,向空地一体化全方位多维度管理转变,为日常管理、应急处置提供可靠、及时的数据传输和分析服务,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在处理突发执法事件中更能有效预防二次事故的发生,保证一线工作人员安全,从而助推行业的智慧变革,依托现代科技力量,通过运用无人机,打造地空一体的巡查网,为城市执法插上“翅膀”、装上“千里眼”。
市域治理指挥中心可通过可视化指挥调度坐席一键调看无人机巡航画面,在巡航过程中,可在回传画面中加入声音+画面手势指示,远程指导现场执法人员调整巡航区域和方向,现场执法人员可在连接飞控手柄的智能手机上画面上根据指挥中心同步过来的手势画面灵活调整巡航区域和方向,并可指挥中心进行双向通话。
2.4、执法过程远程视频协助
融合通信中台通过和固定视频监控平台、执法记录平台、移动单兵设备的对接实现“视频+街面”双巡查,市域治理指挥中心可通过可视化指挥调度坐席调看实时视频监控画面,查看全域监控区域是否有影响疫情防疫的行为,如开门收获,人员聚集等,出现异常情况时远程截取视频画面证据。
发生异常情况,需要执法/巡查人员现场处置时,可在线调度附近执法/巡查人员快速前往,执法/巡查人员到达现场后,通过执法单兵设备将现场视频实时传至市域治理指挥中心可视化指挥调度坐席,由指挥中心领导/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必要时可通过AR手势同步,远程指挥现场执法人员调整巡查位置和执法关键信息取证。
2.5、执法现场视频布控管理
执法单位通常都配置了大量移动布控球,用于抓拍和查处街面各类影响公共安全的违法行为,如对过往的车辆、行人违法交通行为进行抓拍和处罚。
特别是在抗疫期间,在重点管控路口部署智能应急布控球,用于路口车辆的实时监控,通过5G/4G网络将路口现场视频画面的实时情况传输至后端指挥中心可视化指挥调度坐席,后端指挥坐席可及时了解前端各路口车辆出行实况。
在管控区有车辆和行人出行时,指挥中心可通过可视化指挥调度坐席远程对移动布控球进行广播喊话,现场工作人员也可通过布控球和指挥中心进行双向语音通话。
2.6、全局化综合视频调度
市域治理指挥中心可通过一个可视化指挥调度坐席,集中调看各部门现有的各种执法设备的视频画面、基于地图的统一管理,如执法记录仪、移动布控球、无人机、视频监控、智能手机等,无需切换不同的操作界面,一个桌面实现多系统协同指挥的能力。
同时,指挥中心可基于可视化指挥调度坐席实现跨平台的协同视频会商、基于GIS的可视化指挥调度等调度模式,在充分利旧的基础上,极大的提高了市域治理指挥中心综合协同指挥的效率。
3、系统组网
融合通信调度系统通过标准协议和各种网关与各类终端设备、异构系统对接互通,实现语音、视频、即时信息等多种手段的终端调度功能,并与各类信息系统相连,实现数据的共享交换和功能接口的调用。
Ø融合通信调度系统基于IP网络部署,平台支持服务器部署或云端部署;
Ø通过国标协议对接城管执法记录平台、实现和现有执法记录仪的音视频互通、协同会商、实时定位管理;
Ø通过国标协议和视频监控平台对接,实现和固定监控设备、移动布控球的音视频互通、协同会商、定位管理;
Ø通过智能手机连接飞控手柄,实现和执法无人机的对接,实现无人机画面的调看,以及和飞手的音视频互通;
Ø通过综合接入网关实现和PSTN网络的互联互通,实现和外部电话的语音互通。
Ø通过软件集成,实现和交通现有执法业务系统、在线监测系统、态势感知平台的业务系统集成,实现多系统的综合态势感知和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