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来各委办局已经建设了多种通信系统、执法调度系统及图像采集系统,近年来也在逐步建设无人机、AR眼镜、智能头盔等智能化设备用于应急指挥手段,各系统的功能独立分散,通过不同的软件界面操作,数据存储在不同网络,这些系统之间是相互独立、隔离的,因此形成了一个个功能孤岛和数据孤岛。功能鸿沟直接导致重要的信息的可达性受到严重限制,往往需要人工在各个系统之间传递信息,更遑论时效性;数据鸿沟增大了使用难度,使得实际上紧密关联的信息不能形成有效的合力;另外新型业务系统的建设也几乎不能得到旧有系统功能的支撑,接入成本极大,创新型理念和技术的实施在旧有体系和格局下变得困难重重。可见,当前通信体系的现状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应急管理部门应急指挥调度业务的需求,甚至阻碍了其向自动化、智能化、多系统联动化、跨部门协同化方向的快速发展。
应急指挥平台的建设立足于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和救援指挥业务,以“平战结合”为指导思想,为城市管理提供突发应急事件的值班值守、应急处置、决策指挥、资源保障、日常办公的全方位信息化支撑,满足日常状态下的应急管理和处突状态下应急处置的工作需要,提升城市管理部门面对突发各种应急事件的快速响应和应对能力。
应急指挥调度系统整体建设内容组成主要包括基础支撑系统、数据支撑系统、应用支撑系统、业务应用系统、数据展现系统及标准规划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如下图所示:
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基本内容组成
1、法规与标准规范体系
位于整个体系架构的最左侧,贯穿整个项目,是整个项目建设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标准与规范体系是保障整个项目实施成功的软性因素,也是成功实施最重要的一环。
2、安全保障体系
位于整个体系架构的最右侧,贯穿于整个体系架构各层的建设过程中,是整个项目建设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安全管理体系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安全管理所构成安全管理体系,为系统提供全方位的安全防护。
3、基础支撑层
基础设施层包括应急指挥场所和支持整个系统运行的基础支撑环境包括硬件环境、软件环境、网络环境。指挥场所位于系统框架的最底层,为应急管理提供办公和指挥场所。包括应急指挥中心、值班区、会商区和设备机房等。
4、数据支撑层
数据支撑层是整个系统的信息资源中心,是整个系统的数据集散地,包括基础信息数据、事件信息数据、预案数据、物资库、队伍库、专家库、危险源与防护目标库、模型库、案例数据、知识数据、文档数据、交换共享库等内容。
5、应用支撑层
为平台提供服务中间件和基础支撑系统,主要包括融合通信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视频会议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交互与共享系统和应用中间件等诸多为上层业务起到支撑的二级系统。
6、业务应用层
业务应用系统是核心业务系统,主要分为监测预警、日常政务、应急准备、指挥救援、监督管理、善后评估等业务板块组成,具体包括:综合值守系统、应急值班系统、数字预案系统、辅助决策一张图、指挥调度系统、资源保障系统、知识共享系统和移动应急APP 等内容。
7、数据展现层
应用多种信息展示和接报手段,为应急指挥平台的日常管理和战时应急提供立体、多元化的信息收集和发布途径,为领导指挥决策提供领导指挥桌面。
信息接报
信息初报可通过电话、应急APP等多种方式报告事件详情。
突发事件发生时,接报单位在系统中填报信息,包括事件类型、事发时间、事发地点、伤亡情况、现场信息(视频、图片)、本单位拟办意见等信息,信息核实无误后,生成事件记录单。
信息送审
指挥中心可通过向值班领导、协同单位同步推送事件记录单,领导和协同单位可通过电脑、移动终端接收事件信息。
决策会商
事件初报信息往往较模糊,报送部门避重就轻,指挥中心要做好研判和信息审核工作,汇总分析有关部门、单位的会商意见,确定事件的类型、级别等重要信息,形成送审拟办意见,报送相关领导,同时提供部门会商意见、相关预案。
指挥中心可通过决策会商功能,把值班领导、协同单位人员、事件上报人员拉入到视频会议中参会,确定确定事件的类型、级别等重要信息,,辅助领导快速指挥决策应急预案。
各参会人员可通过电脑网页、移动单兵、桌面可视电话、会场视频会议终端、智能手机等各种手段远程参会。
领导批示
指挥中心在决策会商后,可根据领导拟办意见、会商意见及相关预案进行事件信息同步更新,并把更新后的事件信息推送给所有相关单位/人员,可通过网页端、移动应急APP接收事件信息。
事件提醒
协同单位/人员,接收到指挥中心发送的事件信息,立即自动启动紧急警报蜂鸣提示,提示有新信息需要办理,并可点击确认本单位/人员接收到信息。
进展反馈
事件如有新的进展,牵头部门和县区应及时进行跟踪续报,续报相关流程按初报程序进行,如事件级别性质发生变化,应调整应急预案、拟办意见等,进行二次会商上报。
过程汇总
将突发事件的初报、相关单位接收到信息时反馈、拟办意见以及信息处理过程等信息,以时间轴的方式直观展示。
事件归档
系统对同一事件的所有接报信息进行合并归档处理,以首报信息为主进行接报信息关联管理,建立突发事件信息处理档案,为后续事件调查提供依据。
按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四大类别,做到总体应急预案、专项预案、部门预案和下属地方政府预案事前储备。基于应急预案模型,实现应急预案编制,当发生突发事件时,提供快速灵活的操作和预案模糊匹配分析,储备预案的及时调用,有助于提高对预案内容的检索效率,帮助应急相关人员快速定位所需查看内容;有助提高预案编制和预案备案的管理水平,有助于应急处置方案编制的效率和方案的可用性。
预案维护
支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预案的分类管理,包括对预案的添加、修改、删除、下载等功能。
预案编制
实现应急文本预案的在线编辑,支持 Word 类型的预案文本在线打开、编辑和保存等功能。
预案报备
下级应急局、有关部门将本单位制作发布后的预案在系统中进行备案,系统提供备案信息的查询、浏览等功能。
预案检索
支持通过按照预案不同级别、不同类型、适用范围等进行检索。
在建立应急资源数据库的基础上,实施对专业队伍、救援专家、储备物资、救援装备和医疗救护等应急资源的接入管理。在突发重大事件时,应急指挥人员通过应急平台,迅速调集救援资源进行有效的救援,为应急指挥调度提供保障。
按照应急资源分级管理的原则,将应急资源以数字化方式保存。具备对应急资源的统一调度、跟踪、当前状态查询。同时,在查询某类应急资源的时候能够同时显示关联应急资源,方便指挥人员做出更优决策。系统要与基础地理信息平台连接。
应急专家
将专家信息进行集中管理,提供专家信息的填报、修改、删除、检索、查看等功能。可按照专家信息填报模版对专家数据进行内容添加。可按照专家所属区域、专业领域、专家级别,实现专家信息的维护管理,支持数据批量更新;对专家信息按名称、专业领域进行过滤检索,并支持模糊查询。
应急物资
实现应急局本级政府、下级政府和单位对应急物资(包括储备场所和生产企业)的分类管理;基于地图,按照应急物资类型、行政区划等条件对应急物资进行分析与展示。用户可以查看物资在地图上的分布,点击物资图标,可以查看物资的详细储备情况。
应急队伍
实现应急局本级政府、下级政府和单位对应急队伍的分类管理;基于地图,按照应急队伍类型、行政区划等条件对应急队伍进行分析与展示。
避难场所
紧急情况更为直观的了解避难场所信息,便于及时组织疏散和救援。系统支持信息查询功能,通过避难场所信息表查询详细信息,并基于地理信息定位显示,同时也可以直接在地图上显示全部避难场所信息。
重大危险源
依据应急信息资源分类编码标准,按照危险源的不同分类、管辖单位等实现维护管理;满足下级政府和单位的数据管理。基于地图,按照危险源类型、行政区划等条件对危险源进行分析与展示;按照危险源类型、行政区划等条件对危险源进行多维统计分析。
突发事件重大危险源涉及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四大类危险源(含风险隐患)。
危险源信息的更新和维护均由重大危险源主管部门定期进行;各单位之间重大危险源信息的共享由系统统一进行资源授权。
重大危险源的信息包括属性信息和地理位置信息、扩展信息等部分。
属性信息主要指名称、类型、所属行政区划、所属单位、详细地址、等级、负责人、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信息主要指重大危险源所在地的具体经、纬度,一般以地理图层形式存储;
重大危险源扩展信息指不同类型的重大危险源特有的信息。
系统可基于WEB 方式实现空间数据可视化、应急基础数据的可视化表现,直观地反映了突发事件周边的地形地貌、保护目标和危险源以及救援队伍的分布,便于领导在应急中掌握事发态势,优化资源配置,制定救援方案。
地图管理
实现视图控制(如放大、缩小、漫游、全景图)、图例控制、地图量算(如坐标量算、长度量算)等功能。
事件定位
支持事件的在线标注和自动定位功能。系统可跟进突发事件的发生位置,自动匹配该位置的地理坐标,实现自动定位。也可以有人工根据发生位置的报告,在线标注。事件定位后,可弹出气泡,显示事件的基本信息。
资源分析
以突发事件事发地为中心,根据突发事件相关信息,实现基于事件影响范围的资源分析。用户可指定分析半径和需要分析的资源情况,系统提供应急物资、救援队伍、避难场所等应急资源的分析和检索。系统计算分析结果,弹出结果列表,用户选择结果查看,系统自动导航到该资源所在位置,并显示详细信息。
风险分析
以突发事件事发地为中心,根据突发事件相关信息分析事发地周围影响范围内的危险源等分布情况。用户可指定分析半径,对周边危险源进行分析,系统可以列表形式在地图上展示分析结果,用户选择分析记录,系统自动定位到该危险源或防护目标,并显示详细信息。
危险源分布
实现区域危险源的分布展示与管理,用户可查看区域危险源分布状态和危险源分类数量,查看危险源的位置信息和详细信息等。危险源包括一般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对于重大危险源,系统还支持视频监控的接入和实时监测数据的接入与展现。
资源分布
分类汇总和管理各类应急物资、救援队伍、避难场所等数据,掌握资源数量、管理单位、联系方式、位置分布等,实现应急资源在GIS 地图上的自动定位和综合展示。